今年开学以来,兴隆山校区悦园二层餐厅小试牛刀,从餐厅内部布环境和供餐结构入手,进行了创新性改造和调整,凸显地方风味特色,开学一个月多时间,就餐学生明显增多,突破了餐厅学生就餐率和服务收入新纪录。
去年年底,餐厅通过借鉴社会餐饮供餐模式,制定了供餐模式创新性调整方案,一方面利用寒假假期对餐厅环境进行了创新改造,设置了既温馨开放又各自独立的就餐区域,既适合独餐又适合小聚。另一方面设计更换了80%左右的产品,将每个售餐窗口设计为一个独立的档口,每个档口只售卖一类单品,包含6种左右的口味。同时,配合产品制作了售餐窗口的LED背光灯箱,上面的高清写真图片清楚地标明每个窗口对应的售品,在就餐时间很是吸引人们的眼光。
食堂主任龚峰介绍,之前他在中心事业部工作时,曾多次深入各校区餐饮部进行调研,结合校内各食堂的名优产品与师生的饮食习惯,对产品信息进行了采集与整理,对各校区产品特点比较熟悉。他与餐厅骨干一起,将原来多而全的品种调整得更为精炼清晰。目前餐厅产品定位地方风味,大都为现场制作的产品。主要是山大各校区食堂比较受欢迎,而且从配方到产品销售,以及制作流程都比较成熟的产品,可以说是集各校区食堂特色之长,如铁板牛排、西式简餐、煲仔饭、热干面、川菜、米线、鸭血粉丝、湘渝小面、朝鲜面、糁汤等。其中主食单品品种和数量减少,增加了以清淡、健康为主的健康食品,如地瓜、玉米、紫薯、燕麦粥、杂粮粥等,以营养和品质取胜。
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”。为配合新产品制作与布局,在中心的大力支持下,进行了相应的设备采购安装,如六眼煮面炉、保温售饭车、高汤桶、电陶炉、低汤电磁灶、铁板、电磁双眼灶等。新产品、新设备、新制作工艺,需要员工重新学习。假期期间,龚峰首先对技术骨干进行了一对一产品烹饪工艺培训,然后由骨干以老带新、以点带面进行了全员培训。为了强化记忆,规范操作流程,每个窗口售餐人员人手三张表:加工流程表、售卖流程表、餐后保洁流程表,严格按照其中规范操作,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,并熟练掌握。
餐厅的创新变化受到学生们的肯定与支持,增加的近20%的就餐率也说明了其中的缘由,来自电气工程学院的几位同学说:“虽然餐厅偏远一些,但口味好才是最吸引我们的。”他们反映开学后餐厅环境令人眼前一亮,菜品制作更加精致,口味比较纯正,希望餐厅能紧紧围绕师生的需求,不断改进完善,持续满足他们“吃货”的口腹之欲。
